我的同事吉米是蘇州人,交大的電子工程學士,出國前在上海工作,六年前移民多倫多,找了半年工作沒有合適的,于是進多倫多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后順利地進入加拿大的華爾街——“海灣街”(Bay Street,所有加拿大大金融機構的總部都在這條大街上)。 近來吉米迷上了周
我的同事吉米是蘇州人,交大的電子工程學士,出國前在上海工作,六年前移民多倫多,找了半年工作沒有合適的,于是進多倫多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后順利地進入加拿大的華爾街——“海灣街”(Bay Street,所有加拿大大金融機構的總部都在這條大街上)。
近來吉米迷上了周立波,將網上所有周立波的節目全部下載刻成光碟,反復地看。他得知我也是從上海出來的,每次跟我閑聊都要學幾句周立波。
上周一,他走進我的辦公室說:“思進,我‘胸哈……哈悶,”我以為他又要學周立波的什么段子,但似乎又不像,他的確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便問他怎么回事。
原來吉米的堂弟要結婚了。他堂弟大學畢業去上海工作,幾年前跟一個東北姑娘戀愛了,他倆月薪一萬五千元人民幣,目前租了一套很不錯的公寓同居,房租五千一個月,日子過得很瀟灑。按說結婚是喜事,吉米為什么“胸悶”呢?
吉米說,他堂弟想把現租的公寓買下來,300萬的公寓,首付75萬,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掏空所有的儲蓄“贊助”他,已經湊齊了65萬,就差10萬塊了,開口向他借2萬加幣。借出去吧,等多倫多房價跌下來自己也想買房。回絕吧,到底是親戚,弄不好親戚也做不成了。
我一算,不對呀。300萬的房子每年房租不過6萬,售租比50,而合理的售租比是15,遠遠超過了三倍,單按這個金融標準算房價泡沫太大了,租房實在太劃算了!我曾經在曼哈頓生活多年,一直租住公寓。當時我住的公寓市價100萬美金,每年租金3萬。曼哈頓的地產稅是房價的2%到3%,我如果買下所租的公寓至少100萬美金,每年支付地產稅、公寓管理費再加上水電費就超過3萬美金,根本得不償失,這也就是為何90%以上的曼哈頓人情愿一輩子租房住。曼哈頓公寓的售租比30左右,租房住尚且劃算,上海就更不用說了,為何吉米的堂弟非要買呢?
聽了我這一席話,吉米說再與堂弟去溝通。幾天后他又走進我辦公室,“思進,我‘胸還是哈……悶’。”原來他堂弟和女友已同居多年,就是因為沒有自住房而不能結婚。丈母娘早就告誡下來:“不買房子絕不能結婚!”據我所知,現在國內新房的設計壽命一般定在30到50年,也就是說,50年后房子就將變成一堆廢墟。花300萬(別說還要付銀行利息了)住50年,每年合著也要6萬塊,已經和租金差不多了;其次,假設將300萬存入銀行,一年利息收入付房租足夠有余;第三點最重要,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所謂擁有房地產,指的是擁有土地。然而在目前的中國,個人是不能擁有土地的,即使買了房子也只擁有最多70年的住房使用權。所以,對中國人來說不管是買房也好租房也罷,區別只在租用的長短而已,誰都不是房子的真正主人。
吉米說,“這些我也都知道的呀,我也解釋給堂弟聽了。但我叔叔第二天來電話開口就說:‘我們這一房不能斷子絕孫,借還是不借給句痛快話。’”看來吉米要胸悶一些日子了。錢借了出去就別指望還回來了,他們都成了房奴,哪還有錢還吉米呢?
專家:陳思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