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內容和時間形成了二手房市場上的兩道坎:投資者的坎,最后期限的坎。6月1日這個坎的前后,市場會如何變化呢?我們不妨先看一個例子:居民王某購買一套價款為40萬元的住房,在2005年6月1日以后賣出,獲得售房款50萬元。根據王某購買時間和住房性質的不同,具體繳納的營業稅會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王某購買的是普通住房:如果購買時間為2003年6月1日以后,因銷售時間與購買時間未超過2年,應按照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額繳納營業稅2.5萬元,即50萬元×5%=2.5萬元;而如果購買時間為2003年6月1日以前,因銷售時間與購買時間已超過2年,則不需要繳納營業稅。
第二種情況,王某購買的是非普通住房:如果購買時間為2003年6月1日以后,因銷售時間與購買時間未超過2年,應按照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額繳納營業稅2.5萬元;而如果購買時間為2003年6月1日以前,因銷售時間與購買時間已超過2年,應按照售房收入與購房價款的差額繳納營業稅5000元,即(50-40)萬元×5%=0.5萬元。
可見,6月1日是一個重要的坎,許多投資客在這個“坎”的前后拋盤所付出的代價是不一樣的,任何成本的增加都會讓投資客敏感。今年4月,上海樓市陷入低迷,在連續的政策“組合拳”之下,買房者持幣,賣房者持房,兩者均在觀望。然而進入5月,這種市場均勢已進步打破,七部委的“新政”讓買方在心理上占據優勢;而賣方尤其是以銀行資金作為杠桿的短線投資者已捉襟見肘。
回顧去年年中的上海樓市的調整,經過短暫觀望,隨后迅速放量反彈的局面。漢宇地產董事總經理施宏睿認為,這次上海樓市面臨的宏觀調控形勢和去年的情況明顯不同,政策面的“組合拳”繼續頻出,表明此次上海房產市場的調整是一次有效的,有利于有真正居住要求的購房者的方向。
目前來看,開發商的市場主導權越來越小,捂盤、提價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