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囑在西方國家被稱作“家庭憲法”,一有孩子就寫遺囑,但是中國人向來比較忌諱這事,覺得活得好好的立遺囑不吉利。不立遺囑有麻煩,要求老人提前立也有麻煩。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余婧律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與法定繼承相比,立遺囑最起碼存在三點好處:
一是便于明確遺產范圍。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繼承人可能并不知道也許根本無從知道被繼承人遺留有哪些遺產,這些遺產又在何處,而被繼承人...
自書遺囑,是指遺囑人親筆制作的書面遺囑。
《繼承法》第17條規定:“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注明年、月、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公民在遺書中涉及死后個人財產處分的內容,確為死者真實意思表示,有人簽名并注明了年、月、日,又無相反證據的,可按自書遺囑對待。”
自書遺囑可按照下列程序訂立:
(1)遺囑內容的書寫。
根據《繼...
父母親生前的多份遺囑中寫道,“希望你們姐弟友好相處,互諒互讓……”
2009年1月和2012年8月,李靈(化名)和李鳴(化名)姐弟倆的母親和父親,先后去世。
父母在遺囑中的擔心成了現實。去年6月18日,已是古稀之年的李鳴將親姐姐李靈告上了法庭,起訴原因是姐姐不配合自己辦理過戶。
令法官頗感意外的是,因為一套92平方米的房產,姐弟倆的父母親居然立下了18份房產繼承存在“打架&rdq...
百歲老人趙某沒立遺囑就撒手人寰,成群子孫為了“誰能繼承家傳古董”鬧上法庭……近日從靜安區司法局獲悉,該局梳理出100件具有典型意義的老年人民事案件,許多涉及財產繼承的糾紛中,或多或少圍繞著“遺囑”展開。
有必要立遺囑嗎?
百歲老人趙某最近過世,隨之而來的是小輩們為了繼承家傳“古董”而起的一場訴訟風波。
趙某與第二任妻子郭氏生育兩個子女。1952年,...
很多老年人認為,遺產分配有《繼承法》管著,只要自己立了遺囑,家里的兒女就不會產生糾紛,殊不知遺囑訂立的不妥當也會產生很多麻煩事兒。下面3起案例,提醒老年人應合理合法訂立遺囑,避免讓家人為財產又傷心又生氣。
案例一
自書遺囑不能變更公證遺囑
秦某早年開過磨坊,積攢了7萬元存款。2006年初,秦某的老伴去世后,秦某辦理了一份公證遺囑,表示自己去世后其存款中的3萬元由其次子繼承,其余4萬元余款及...
自書遺囑,是指遺囑人親筆制作的書面遺囑法。商《繼承法》第17條規定:“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注明年﹑月﹑日法。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公民在遺書中涉及死后個人財產處分的內容,確為死者真實意思表示,有人簽名并注明了年﹑月﹑日,又無相反證據的,可按自書遺囑對待法。商”
...
2013年12月,劉奶奶去世了,留下了一套50平方米的房屋,其地理位置相當不錯,而且由于馬上面臨著拆遷,房產價值漲到數百萬元。
劉奶奶與前夫育有5個子女,早年前夫就去世了,后來劉奶奶與現在的老伴兒走到一起,從此沒有再生育。
在妥善辦理完喪事,老人家剛入土為安后,5個子女開始商量如何繼承、分割老人所遺留下來的房產。而這時,現任老伴兒卻站了出來,拿出一份所謂劉奶奶的遺囑。這份遺囑上寫明了房產留給他...
82歲白發老人
立遺囑像做“間諜”
7日8時許,一名82歲的白發老人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地走進市公證處,探頭探腦四處張望,過了一會兒才開口問:“遺囑公證是在這里辦嗎?”
工作人員急忙起身,攙扶老人坐下,說:“大爺,您先歇一歇,慢慢說。”
原來,老人是一名退休工人,去年因腦溢血被送入醫院。經過及時搶救,老人保住了生命,但留下了行動不便和口齒不清的后遺癥,身體也...
近日,成都市成華區人民法院依法審結一起因自書遺囑有瑕疵從而使繼承人對房屋面積表述起爭議的遺囑繼承糾紛案,一審判決該案中遺囑人的自書遺囑合法有效,爭議房屋按遺囑繼承歸其小兒子夫婦所有。 原來,田某育有二子,后其與妻子調解離婚,1993年其購買了成都市內一建筑面積55.10平方米的單位房改房,1998年11月取得房屋產權證書。其小兒子是在1995年1月登記結婚并一直與其共同生活。1998年5月20日,田某自書《繼...
近日,媒體從市公證處了解到,隨著市民法律意識的提高,辦理遺囑公證的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除了老年人群體,市公證處工作人員介紹,立遺囑的年輕人開始增多,遺囑公證開始年輕化,半年遺囑公證98例,其中35位是年輕人。
而與此同時,老年人立遺囑則顯得有些“偷偷摸摸”,八成老人躲著兒女立遺囑,一方面是遺囑有保密性,另一方面是老人擔心兒女知道,引發矛盾。
35歲未婚壯男
將財產留給準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