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外地來滬工作的王小姐在網上發(fā)布了求租房屋的信息。幾天以后,王小姐便接到一趙姓男子的電話,稱有一套符合王小姐求租要求的房子正待出租,兩人相約實地看房。 王小姐看后當場即與趙某簽訂了房屋租賃合同,并交付了6000余元房租。誰知,當王小姐兩天后準備搬家時
日前,外地來滬工作的王小姐在網上發(fā)布了求租房屋的信息。幾天以后,王小姐便接到一趙姓男子的電話,稱有一套符合王小姐求租要求的房子正待出租,兩人相約實地看房。
王小姐看后當場即與趙某簽訂了房屋租賃合同,并交付了6000余元房租。誰知,當王小姐兩天后準備搬家時 ,卻發(fā)現該套房屋又借給了別人,而趙先生則 人間蒸發(fā) 。
11月下旬,外地來滬求學的小李同學因實習需要,同樣在網上發(fā)布了房屋求租信息。很快,他便接到了一自稱 房東 的電話,由于地段、房型和房價都合乎小李的心意,電話中就直接確認了看房的時間和地點??捶亢?,兩人一拍即合,小李爽快地付給 房東 近5000元房租。第二天,小李如約到房屋處拿鑰匙,但根本不見 房東 的人影,電話也聯(lián)系不上,這才發(fā)現上當了。
在此類案件中,不法分子往往使用假身份證或他人身份證租下房屋后,再通過網絡、報紙等途徑發(fā)布租房信息,以相對低廉的租房價格為餌,在騙取被害人信任后,與其簽訂租房協(xié)議進而騙得租金、押金等錢款。為此,警方提醒房屋出租者和承租者:在租房過程中,應盡量選擇正規(guī)的租房渠道;同時,對于相互所提供的身份和房產證件要核實后再簽訂租賃合同、交付錢款。